LINKIST是进入中国大陆比较早的SNS商务型社区,因为其社会化网络交友系统以及六度理论很吸引人,传说中你可以通过6个人能联系到美国总统。怀着好奇就注册了个帐号,在里面确实可以找到很多人脉,各行各业,从CEO到文员,都可以哪个公司的人都有。觉得这东西不错,可以结交更多朋友。
于是就常去上面溜达。看看有哪些牛人,顺便加下人家,和人家攀上,多聊几句,学点东西。确实加了很多朋友。最开始这个网站给我的印象就是,猎头可以找到一些高级白领。一些做销售的可以找些目标客户群。然后网站有个简单的招贴栏。交流圈好象是后加的,感觉就是BBS,斑竹也不是很专业,水平有限,所以看的次数不多。
这种热衷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。我就很少看LINKIST了,为什么呢?我加了人家,人家过了好几个礼拜才加我为好友。然后系统再通知我上线。我再和那个人联系,都该忘记当初加他的缘由了。另外即使加了为好友,也没什么联系。我对该人的信息仅仅停留在公司名称,职位,做什么的。具体的该人的观点,印象,全无。还经常有人搞类似传销的东西,骚扰我。
所以,去的少了。后来孔铁山说了一句话“SNS网站虽然拓展了我的交际范围,但没有增加我和线上朋友的感情”(大概意思是这样)。我觉得非常有道理。我的体会也是这样的。
分析下原因,为什么造成上面的局面?
我觉得有几个方面:
网站表现用户特性的东西太少,大家只知道一个公司名称,部门,职位,简单的爱好。但这个人是否和我有相同的看法,观点,这个人人品如何?风格如何?是否可靠?。。。。。太多的未知数,影响了我们的交往的感情的加深。也就是说网站未提供充分的空间表现用户的特性。要表现的一个活生生的人,淋漓尽致,那才精彩,才想和他交往,为什么偶像有那么大魅力呢?因为太多光环影响着你。所以你希望结识偶像,让他签名。
另外一个就是线上的互动沟通模式太单一。如果一个社区,仅仅通过留言来达成用户的沟通,显然这种非即时的沟通很难充分表达,沟通。中国最成功的就是QQ,即时通讯,他的粘性很难有人超越。如何把社会化圈子固化下来,也很关键。让线上的朋友固化下来。不是今天看到就留个言,明天看不到,就忘记了。成为你虚拟的固化的朋友圈,这个很关键。而且即时沟通增加了交流的机会,话题讨论的更深刻。
LINKIST,最近我看好象增加了DIGG功能,但我想说的是,LINKIST,你不是需要或者缺少精华文章,换句话说,用户来你网站是为了看好文章吗?那么多网站的精华,为什么非来你这里看呢?我宁愿到抓虾去看。所以我感觉LINKIST迷路了,而且这种创新违背了他的初衷,商务SNS社区。
上面提到了我认为LINKIST有问题的几点:
一、没有更丰满的表现用户的特性。
二、没有给用户于更多更充分的交流机会,加深印象,感情。
另外,第三点就是:光谈概念,理论是没用的。实践证明六度理论这个在商务社区并未发挥太大作用。因为到第2层,这种情感就已经衰减了很多了,何况到第6层呢?我凭什么帮助6层以外的人呢?给我个理由,也给个别人乐意和我分享沟通的理由?
谈到这里,今天张本伟介绍了下MSNNEXT,用了下感觉不错。他这个2度朋友就有价值,为什么?如果我看到我熟悉的MSN上的朋友的朋友,能满足我的某种需求,我可以和我MSN上的朋友提出来,因为我们交情,我自己心里有底,我可以让他帮我找他的朋友来解决我的问题。所以我说“其实,2度就够用了”。
也许LINKIST被盈利模式,流量这些因素所影响,造成模式变形。不希望它最后成为四不象,也不希望它在迷途的路上走的太远。本文只做个人分析,希望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LINKIST有所帮助。